马尔贝克(Malbec),一个生于法国,却在阿根廷大放异彩的葡萄品种,用亲身经历演绎了一出逆袭大戏,告诉人们配角也有春天,曾经黯淡的小角色也可以光芒万丈。
马尔贝克原产于法国西南部的卡奥尔(Cahors)。在法国,虽然它是波尔多混酿(Bordeaux Blend)的六大红葡萄品种之一,却只是被笼罩在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的耀眼光芒之下的一个配角。更为雪上加霜的是,1956年,波尔多遭遇严重霜冻,整个产区大部分葡萄藤被冻死,即使一部分的马尔贝克九死一生逃过一劫,但仍然逃不掉被遗忘、被抛弃的命运。
阿根廷的马尔贝克(图片来源:winesofargentina.org)
马尔贝克虽然在波尔多遭受打击,却在阿根廷拥有另一片天地。这一品种最早出现在阿根廷是在19世纪后期,当时法国农学家米格尔·普热(Miguel Pouget)将一些葡萄带到了阿根廷,其中就包括了马尔贝克这一品种。阿根廷光照充足,气候干燥,灌溉条件优越,加上高海拔和显著的昼夜温差,葡萄生长期较长,有利于风味物质的积聚。在如此理想的生长条件下,阿根廷的马尔贝克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成为当地最重要的葡萄品种之一。
比之法国,阿根廷出产的马尔贝克葡萄酒散发着更加浓郁成熟的果香,口感也更加顺滑。如今,马尔贝克已成为阿根廷的明星葡萄品种,还助力阿根廷的葡萄酒产业更上一层楼,近日由Wine-Searcher评选出来的全球十佳马尔贝克葡萄酒全部产自阿根廷,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2016年卡帝娜魔地穆图斯马尔贝克红葡萄酒(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购买)
马尔贝克从寂寂无名的配角逆袭成葡萄界的爽文主人公,不可谓不励志。适宜的风土孕育出高质量的酿酒葡萄,好葡萄又酿造出好酒,马尔贝克在阿根廷尽展魅力,酿出的优质葡萄酒也让阿根廷在葡萄酒界名声渐长,二者真可以说是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