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开始搜文章
2024年份波尔多期酒

“ABC”运动 | “百变女王”霞多丽的荆棘王权之路

"ABC" Movement | The Path of Chardonnay to Win the Crown of Thorns
点击次数:11213
摘要: 霞多丽素有“百变女王”的美誉,在它身上发生了诸多传奇故事。在历史上,它既享受过“王权”的至高荣耀,也经历过“ABC”运动的低谷。本文将揭晓“百变女王”霞多丽的荆棘王权之路。
ABSTRACT: Known as the "Queen of Variety", Chardonnay has many legends. In history, it not only enjoyed the glory of highlights, but also experienced the hard time given by the "ABC" movement. This article will reveal the path of Chardonnay to win the crown of thorns.

霞多丽(Chardonnay)素有“百变女王”的美誉,在它身上发生了诸多传奇故事。在历史上,它既享受过“王权”的至高荣耀,也经历过“ABC”运动的低谷。本文将揭晓“百变女王”霞多丽的荆棘王权之路。

“ABC”运动 | “百变女王”霞多丽的荆棘王权之路

霞多丽(图片来源:www.franciacorta.net) 

霞多丽:“皇室与平民”的姻缘

霞多丽是“娇贵公主”黑皮诺(Pinot Noir)与“布衣之子”白高维斯(Gouais Blanc)爱情的结晶。“娇贵公主”黑皮诺对气候与生长环境十分挑剔:气候太过凉爽会让它无法成熟,而气候炎热又会让它失去优雅的芳香。但是,如果这个“公主”得到悉心呵护,它会展现出绰约多姿的一面——酿制出柔顺多汁且散发红色水果香气的葡萄酒。因此,在中世纪,黑皮诺葡萄酒常常备受贵族的青睐。

“ABC”运动 | “百变女王”霞多丽的荆棘王权之路

黑皮诺(图片来源:sonomawine.com)

与黑皮诺相反,白高维斯宛如一位“布衣”,能够吃苦耐劳,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白高维斯产量高且耐寒,风味简单,所以由它酿制的葡萄酒经常出现在平民的饭桌上。

“ABC”运动 | “百变女王”霞多丽的荆棘王权之路

白高维斯(图片来源:Ursula Bruhl, Julius Kuhn-Institut

中世纪时,这两个品种都在法国广泛种植,在偶然的机会下完成了异花授粉,诞生了霞多丽。霞多丽既继承了黑皮诺细腻的个性,又拥有白高维斯坚韧的性格。它的适应能力强,可以生长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并展现出不同的香气与风味。同时,它的品种香气非常淡雅,适用于多种酿酒工艺,酿出的葡萄酒风格多变,因此霞多丽也被誉为“百变女王”。

巾帼要问出处

霞多丽的故乡是勃艮第,这个说法受到业界人士广泛认可。不少人认为霞多丽可能起源于勃艮第南部一个名叫“霞多丽”(Chardonnay)的村庄,然后由修士传播到法国其他地区。有关霞多丽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1330年,当时西多会(The Cistercian Order)的修士们在伏旧园(Clos de Vougeot)种植霞多丽并在葡萄园四周修建石墙,这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第一座种植霞多丽的葡萄园。

“ABC”运动 | “百变女王”霞多丽的荆棘王权之路

伏旧园地图 

不过,还有一些人认为霞多丽与奥地利的莫瑞兰(Morillon)葡萄十分相似。在中世纪,勃艮第地区就曾使用过莫瑞兰这一名字,它是霞多丽在夏布利Chablis地区的旧称。最后,坊间还流传了一个版本——霞多丽的产地在黎巴嫩,但是没有任何的文字信息能够证实这一猜想。

“ABC”运动 | “百变女王”霞多丽的荆棘王权之路

勃艮第葡萄园(图片来源:www.domaine-rousseau.com

80年代巅峰时刻,成为白葡萄酒的代名词

虽然霞多丽存在的历史久远,但它真正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1976年,在一场名为“巴黎审判”(Judgment of Paris)的盲品会上,来自加州(California)的霞多丽葡萄酒打败了来自法国的顶级佳酿,摘得白葡萄酒评比的桂冠,震惊整个葡萄酒行业。这次评比不仅让加州葡萄酒在国际上一“品”成名,也让霞多丽声名远扬,在美国以及其他新世界国家和地区掀起种植霞多丽的浪潮。上世纪70年代初期,霞多丽鲜少在法国勃艮第与香槟(Champagne)以外的地区种植。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它却成为了加州与澳大利亚种植面积最大的白葡萄品种,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ABC”运动 | “百变女王”霞多丽的荆棘王权之路

1976年巴黎审判(图片来源:bridevalleyvineyard.com)

当时在美国,霞多丽葡萄酒受到人们的热捧,饮用霞多丽葡萄酒甚至成为一种潮流。在餐厅,人们常常会向服务员要上“一杯霞多丽”而不是“一杯白葡萄酒”,以示自己弄潮儿的身份。消费者对霞多丽葡萄酒的强烈需求也促使了酿造商对酒标的革新。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他们摒弃通用的标注方式,开始在酒标上标注品种名,这很快便成为了美国葡萄酒行业的标准。杰西斯·罗宾逊(Jancis Robinson)团队描述道:“ 20世纪80年代,葡萄酒史上发生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这段时间消费者对‘霞多丽’这一名字的熟悉程度,超过了任何一款数百年以来都以地理位置命名的霞多丽葡萄酒,比如夏布利、科尔登-查理曼(Corton-Charlemagne)和蒙哈榭(Montrachet)等。” 

“女王”的滑铁卢:“ABC”运动

20世纪80年代,一些规模巨大的跨国葡萄酒公司开始出现。由于有利可图,他们大规模出产霞多丽葡萄酒,这些酒款开始涌入超市,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但是大规模的酿造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葡萄酒的品质下降,因此80年代的霞多丽失去了以往的精致。同时,大量葡萄酒涌入超市,也逐渐造成了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状况。

“ABC”运动 | “百变女王”霞多丽的荆棘王权之路

霞多丽葡萄酒(图片来源:www.australianwine.com)

此外,上世纪80年代霞多丽的葡萄酒风格与如今霞多丽的风格相差很大。当时,人们喜爱风味简单、果味成熟的甜型葡萄酒。为了迎合大众这一需求,当时市面上的霞多丽葡萄酒大多残糖量很高,近乎甜型,还带有浓郁的橡木以及奶油、黄油等风味。然而,在90年代,消费者的喜好逐渐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追求红葡萄酒与风格更为精致的白葡萄酒。

随着人们对葡萄酒喜好的转变,此前在新世界风靡一时的带有橡木桶风味的霞多丽很快便成为陈词滥调。一些人开始将霞多丽与低端以及无知的饮酒方式联系在一起,并发起了一场名为“除了霞多丽,其他都可以”(Anything But Chardonnay,简称ABC)的反潮流运动。

重回巅峰之路

在霞多丽的声誉受到质疑后,酿造商们决定寻求新的酿酒风格以重新诠释它的价值。一些酒庄开始选择更克制的方式酿造风格精致优雅的干型霞多丽葡萄酒,它们酒体相对轻盈,果味清新,酸度明快,带有丝丝矿物风味,不再展现出过重的橡木风味。在澳大利亚,酿酒师们还采取早收与较少人工干预的方式酿造这种风格的霞多丽葡萄酒。

“ABC”运动 | “百变女王”霞多丽的荆棘王权之路

2012年麦卡斯塞卡霞多丽白葡萄酒(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购买)

虽然以霞多丽代表白葡萄酒的年代早已过去,但如今它在葡萄酒市场上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Nielsen)的数据,霞多丽葡萄酒是2020年美国市场上销量最多的白葡萄酒,仍是众多消费者的心头之好。根据2017年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Vine and Wine,简称OIV)报告,霞多丽在世界各国广泛种植是世界种植面积第三大的白葡萄品种。与此同时,霞多丽的种植面积还在不断增长,这从侧面也证明了它不断回升的价值。在未来,霞多丽葡萄酒是否能重新回到80年代那种万人敬仰的巅峰时刻?对此,我们也将拭目以待。(文/Daisy)

声明:本文版权属于“红酒世界”,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使用,对未经授权转载和使用的行为红酒世界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下载“红酒世界App”,关注微信号“wine-world”,随时随地了解最新红酒资讯。
扫一扫 添加微信
一起酒海泛舟
本文标签: 霞多丽      80年代      “ABC”运动     
相关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拍酒标查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