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一声辞旧岁!丁酉鸡年即将到来,小编先在此给大家拜个年。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它意味着辞旧迎新、合家欢聚。在这个喜庆洋洋的节日,全国各地各族人民都在用当地特有的方式去庆祝。今天,不如跟小编一起看看,都有哪些经典又有趣的新年习俗吧!
1. 贴“倒福”
“福”字指“福气”、“幸福”和“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而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来”、“福气已到”。
2. 卖懒
“卖懒”是旧时广东地区岁末特有的习俗。一般在除夕晚饭后,小孩子会提着灯笼走上大街,一边走一边唱着“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这样寓意着小孩子在新的一年能够戒掉懒惰,勤勤奋奋,积极进取。
3. 给压岁钱
在经济条件渐渐变好的今天,给压岁钱就等同于发红包,越多越体面。然而,作为传统习俗,压岁的本意是“压祟”。压岁钱最初用意为镇恶驱邪,因为相传小孩子特别容易受到一只名为“祟”的小妖的侵害,为了让小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过年,长辈一般在除夕时把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让其放在枕头下以压惊驱邪。
4. “银元”饺子
吃饺子是北方地区过节的必备节目。但在东北地区,人们不仅吃饺子,还要吃有“银元”的饺子,也就是在包饺子的时候,往里面放入干净的硬币(也有用花生或果仁替代的)。而有幸吃到的人可以说是鸿运当头,这预示着他们会在新的一年里有福气,交好运。
5. 鸣放鞭炮与祭祖拜神
也只有在大年初一的零时零分,我们看到的不是午夜时分的万籁俱寂,而是万家灯火,甚至听到炮声长鸣。这可是一年最热闹的时候,全国各地大多数人们为了迎接新年,都会在午夜鸣放鞭炮和添香拜神,以祈求新的一年获得神灵庇佑,事事顺利。
6. 秧歌拜年
秧歌是中部和西北地区年俗中独特的风情。以陕北为例,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就到各家各户拜年,可谓是一场“移动”的大汇演。
7. “庆田蚕”和“捧元宝”
“庆田蚕”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相传人们会在新年的时候,把长竿立于田野上,然后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以此来占卜新年并祈求来年丰收。而在绍兴,人们在新年会以“茶碗茶”待客,在里面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还用茶叶蛋待客,意为“捧元宝”。
8. 门后放蔗
过年吃甘蔗并不稀奇,但闽南一带的人们会在过年期间,往大门或房门两侧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干蔗。这叫“门蔗”或者“长年蔗”,闽南方言“蔗”与“佳” 近音,这寓意进入佳境,同时也祝愿全家和睦,像甘蔗一样甜甜美美。
9. 迎财送穷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主要是迎财送穷。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因此,每到正月初五零时零分,人们就会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以迎接财神。然后又会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意为送走穷土。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若要细说我国各地的年俗,可是三天三夜都数不完。不过,有一件事想必大家都会做,那就是举杯祝酒!干杯!(文/Gillian)